古朝鲜的金属铸币出现的比较晚,一直到10世纪末,王氏高丽成宗时期才开始铸钱。
在这之前,日常交易主要是使用米豆或“五升布”等实物作为交换媒介。即便在高丽成宗时期虽然开始铸钱,到肃宗时代也铸了东国、三韩、海东等一系列成体系的钱币。
(这里提一下,布货是在朝鲜长期流通,在市场上占有十分重要地位的非金属物品货币。
我国古代经典著作《国语·鲁语》有曰:“子服之妾,衣不过七升之布”韦昭注“八十缕为升”。
我国古代朝服十五升(一千二百缕),五升布只及其三分之一,是粗布。朝鲜布货于世祖六年在其两端加盖“朝鲜通币之印”将其合法化。)
但是受当时朝鲜社会的政治经济条件所限,民间的老百姓不信用铜钱,平时的日常生活还是使用以物易物的交换手段。
纸币
在王氏高丽末期,李氏朝鲜初期,政府还大力推行过纸币——楮货,这是深受元代至元交钞和大明宝钞影响的产物。
太宗实录卷3,太宗2年1月9日
【命民庶以楮貨, 貿易國庫米。從議政府之請也。楮貨一張, 準常五升布一匹者, 直米二斗。】
初期行用纸币楮货都是以布、米来换算价值。
因为太宗李芳远十分想要通过发行钱币掌握国家经济命脉的货币体系,然而纸币楮货没有实物作为信用支撑,在李朝初期各代国王想要推行的时候,都很快就贬值无法通行。
在老百姓的心目中,米豆可以吃,布匹可以做衣,甚至木头、马匹都可以作为交换手段,这些都是实实在在的,可以使用的物品。
但是毕竟社会经济发展到一定程度,商业经济、外贸交易的发展必然会推动货币的发展。
李朝初期,楮货和五升布以及初期的铜钱“朝鲜通宝”一直在交替进行中。政府为了发行纸币和铜钱都制定出了各种法规条文。
规令楮货比值,铸行铜钱,和布匹并行,期间又禁楮布,后又复楮,结果依然是布货逐渐占据了市场的主导地位。
除了市场经济不发达,这与行政官方朝令夕改有很大的关系,无法在民间建立信用度。
老百姓见布货时而通过官方回到市场上,便更加不信任纸币,物价腾涌,导致“楮币废而不行”。
从太宗元年到中宗十年,折腾了一百一十余年的楮货最终退出了朝鲜货币体系。
初期铜币
同时初期的铜钱“朝鲜通宝”也遭受了极大的阻力。但是朝鲜通宝面临的问题似乎比楮货还要难,除了需要提高市场认知度,另一个是朝鲜当时缺铜。
铸行铜钱真的是既费力又不讨好,推行20年后,面值持续贬值,从“木緜一匹直銅錢二百餘文, 今木綿一匹三百文或四百文”,“米一升直钱三文”到“升米至七八钱”再到“米一升直钱十二三文”。
世宗自己也感叹“予日夜思其興用之術, 未得其道, 然以爲國家行和賣之時, 錢價稍高, 民頗用之, 和賣盡後, 錢之不用, 又如前日。”
“錢貨不得流行, 雖有用錢之名, 而無用錢之實。”推行货币的重任就继续留给后继君王了。
主流铜币
李朝肃宗时代,随着经济的发展,钱币的需求量与日俱增,开始铸行常平通宝。铸钱局遍布各地。
史料记载,英祖即位的当时非常憎痛行用钱币所带来的弊害,意欲禁废,然而几年后逐渐认识到货币使用的便利,督迫各局加铸。
且英祖、正祖时代由于采矿业的发展,铜产量也大大提高。常平通宝已开启朝鲜货币史的新时代,成为朝鲜货币史上流通时间最长,范围最广,数量及版别最多的货币品种